语言切换
首页
园区动态
精彩回顾

云堡未来市丨国际公共艺术奖十年回顾展

2023-04-26

 

近期,“国际公共艺术奖十年回顾展”在上海松江云堡未来市艺术文创园区圆满落幕。本次展览由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办,上海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研究及国际交流工作室和云堡未来市联合承办,首次向国内观众展示5届“国际公共艺术奖”的入围和获奖案例。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

 

 

 

本次回顾展是在“国际公共艺术奖”活动发起至今十年来的一次梳理和总结,以“地方重塑”作为主题,旨在重申“国际公共艺术奖”宗旨的同时将国际公共艺术在其核心价值——“地方重塑”方面取得的成果全面地呈现给观众。希望能在国内城镇化建设、旧城改造、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其借鉴作用,也期待中国的公共艺术为社会文明高品质发展,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作出创造性的艺术引领作用。

 

“国际公共艺术奖十年回顾展”现场

 

“国际公共艺术奖十年回顾展”现场

 

为了推进国际公共艺术的发展,上海大学2021年成立了“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并得到品牌中国集团及上海云堡未来市艺术文创园区的支持,力将国际公共艺术的优秀案例经验介绍到中国来的同时,希望在国际公共艺术领域中发出中国的声音和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公共艺术的交流,在推动国际公共艺术发展中发挥中国的价值导向作用。

 

“国际公共艺术奖十年回顾展”现场

 

132个经典案例精彩呈现

 

“国际公共艺术奖十年回顾展”以“地方重塑”作为主题,分为六大板块。展览展示的获奖案例包括对城市基础设施、建筑设计、公共空间和社区环境等方面的全面改造和更新。内容涵盖了壁画、雕塑、装置、戏剧、数字艺术、文化活动等多种艺术形式,全面展现了公共艺术对城市建设、文化发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国际公共艺术奖十年回顾展”现场

 

  六大版块多角度视阈 

 

功能改善

探讨公共艺术如何改善公共环境、增强空间的独特性和吸引力、引导新的生活方式形成。

 

关系构建

探讨公共艺术如何减少社会隔阂与矛盾、增强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友好邻里关系,提振社区凝聚力。

 

权力赋予

展示公共艺术如何以多元方式引导人们参与艺术决策和创作过程,赋予其在艺术领域的权力,使其能够参与决策并对艺术项目的发展方向产生影响。

 

行为转变

展现公共艺术如何以艺术的形式促进人们相互交流、合作和参与,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人类关怀和情感价值的关注,培养人们的公共意识,引导人们尝试新的行为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文化发展

呈现了公共艺术如何通过引导人们对文化价值、社会现象、历史传统等进行思考,拓展文化的视野,激活城乡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精神诉求

此板块聚焦于公共艺术如何激发人们的审美体验,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同时吸引人们聚集和互动,满足人们对社交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精神需求。

 

“国际公共艺术奖十年回顾展”现场

 

“国际公共艺术奖十年回顾展”现场

 

讲座与现场互动

 

4月15日,回顾展期间同期举办了“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赋能讲习班开讲仪式,仪式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数码艺术系副主任陈志刚主持,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汪大伟以《什么是好的公共艺术》为题,为大家开启了赋能讲座第一讲。他提出了公共艺术的核心价值是“地方重塑”,即公共艺术是用艺术语言和方式解决公共问题的特有的创作方式,它突破了传统美术创作方式,它完成了从关注对象、创作方式,到管理模式、评价标准的转变,促使创作成果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在讲座中,他围绕这一理念,以大量的优秀公共艺术案例阐述了公共艺术为城市发展和社区振兴赋能的方法与策略,并在不断引导在场的机关干部和社区居民思考公共艺术如何为自己所在的社区赋能,解决社区的实际问题。

 

展览现场

 

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汪大伟

 

活动邀请友谊路街道的机关干部和居民们进行互动,一边观展一边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案例,并围绕获得票数最高的《大栅栏更新计划》《风中的电话亭》《日常民房》三个案例展开讨论。

 

机关干部和居民们观展现场

 

未来,由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美术学院、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师生共同组成的赋能团队,将在友谊路街道陆续开展赋能讲习班、社会调研以及设计工作坊等一系列活动,希望能够集聚上海大学的高校资源为友谊路街道的社区治理赋能,对正在进行中“东林市集改造项目”在形式和内容上提出优化方案,探索构建现代社区公共生活的市集空间,探索出共享、共治、共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区治理创新方式,探索设计一套自下而上社区自治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

 

“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赋能讲习班开讲仪式现场

 

 

获奖案例推荐

01.《生物多样性之塔》

艺术家:SEADS (空间生态艺术与设计艺术家团队)

时间:2015年

放置地点:比利时维勒布鲁克

形式和材料:装置雕塑

委托人:维勒布鲁克市

推荐人:茱茜·乔克拉

 

空间生态艺术与设计(简称SEADS)作为跨文化的国际团体,其成员包括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和活动家,其宗旨是通过批判性研究、社区艺术创作、跨学科研究和基层教育来反思和重塑未来。它开发了一系列的范式转换的项目,通过运用“黑客精神”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生物学、神经科学和数字技术等不同领域革命性地融合在一起。SEADS引入创新的设计和建筑元素,通过解放多元的方法和一系列紧急设计来影响社会。

02.《洛伊》

艺术家:阿西姆·瓦齐夫

时间:2019

放置地点:印度加尔各答 

形式和材料:装置艺术、雕塑

委托人:加尔各答阿朱尔·阿姆拉·萨拜俱乐部

推荐人:伊芙·莱米斯尔

 

《洛伊》以艺术造型、建筑构成、工艺匠作、园艺营造以及科技介入等要素的有机联动,呈现出多工序、多材料集约和交互的空间场域。该作品蕴含的“高情感价值”,由竹子、藤条、布料及绳索等材料,以及与之匹配的编织、搭建、捆扎和吊挂等工法共同呈现,由巧用在地条件因而丰满细致且神秘宏伟的物理形象所呈现。

03.《瓦尔卡·沃特水塔》

艺术家:阿图罗·维托里

时间:2015年至今

放置地点:埃塞俄比亚南部加莫戈法地区的多尔兹社区 

形式和材料:模块化的预制系统 

委托人:瓦尔卡·沃特 团队

推荐人:辛迪-利·麦克布莱德

 

《瓦尔卡·沃特水塔》注重对传统工艺和在地材料的挖掘,针对特定地区以水源和环境为焦点的问题,提供了可行且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其造型巧妙地融入似“装饰短裙”一样飘起的“塔篷”,既有实用性和社区识别功能,也呼应了民俗的感观认同,有效采用天然、可生物降解、可百分百回收材料,释放地域之美,避免对环境的伤害。

04.《北上朝圣》

艺术家:蒂塔·萨莱纳、欧文·艾梅特

时间:2018年2月14至24日,2019年3月21至4月5日 

放置地点: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海岸线

形式和材料:持续、社会参与式行走项目 

委托人:艺术家本人

推荐人:凯莉·卡迈克尔

 

《北上朝圣》向人们展示了在城市不断发展且受到生态变化影响的背景下,公共艺术理想形态的复杂性。作为一个为期两周的徒步项目,本作品在雅加达北部的海岸线上,勾勒出了四十二公里的空间旅程。这项艰巨的任务穿过了雅加达面临过度发展的社区,这些区域正因地面沉降在缓慢下沉。

“国际公共艺术奖”十年回顾展

云堡未来市·未来SHOW

 

 

上一篇:来的人都在问,什么时候办第二届?
下一篇:五一期间不想人人人人?来松江市集get松弛感
合作单位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影视创作基地 上海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纪录片人才孵化基地 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平台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大学生影视实训基地
ICP备案号:沪ICP备2023023141号-1